望皮膚
編輯時間:2018-10-22 來源:m.pkxizqpubuunb.com
望皮膚
皮膚在一身之衰,為人體之藩籬,衛(wèi)氣循行其間,內合于肺臟。感受外邪,皮表首當其忡,臟腑氣血的病變,亦可通過經絡反映于肌表。因此,望皮膚色澤、形態(tài)的異常,可了解邪氣的性質和氣血津液的盛衰,測知內臟的病變,判斷疾病的預后。望皮膚色擇與面部五色診法基本相同,望皮膚形態(tài),包括潤枯、腫脹、痘瘡、斑疹、白痦,以及捕、瘟、療、市等。
1.色澤
皮膚色澤亦可見五色,與五色診法同,其常見而有特殊意義者,為發(fā)赤、發(fā)黃與發(fā)黑。
(1)皮膚發(fā)赤:皮膚變紅,如染脂涂丹,病名“丹毒”。發(fā)于全身,初起有如紅色云片,往往游行無定,或浮腫作痛,稱為‘赤游丹毒'。多因心火偏旺,風熱乘襲所致,在小兒則與胎毒有關。若發(fā)于局部,則稱a流火"由于部位不同,其原因、名稱也略有出入。如下肢紅腫,多
為腎火內蘊,濕熱下注。
(2)皮膚發(fā)黃:皮膚、面目、爪甲皆黃,明顯地超出常人之黃,是黃瘟病。分陽黃、陰黃兩大類:
①陽黃:黃色鮮明如椅子色,伴有汗、尿色探黃如黃柏汁,口渴而舌苔黃膩。一般多因脾胃或肝膽濕熱所致。
②陰黃:黃色晦暗如煙熏,伴有畏寒,口換苔白膩等。多因脾胃為寒濕所困。
(3)皮膚發(fā)黑:皮膚黃中顯黑,黑而晦睛,稱“黑癥”,系黃癥之一,多從黃瘟轉變而來。因其多由色欲傷腎而來,故又稱“女勞瘟”。
2.潤枯
(1)皮毛潤澤者,太陰氣盛,皮毛枯摘者,太陰氣衰。皮聚毛落者,肺損,皮枯毛折者,肺絕。
(2) 皮桔如魚之鱗,稱肌膚甲錯。若兼眼眶暗黑,為內有干血;若兼腹中急痛,多為內生痛隙。
(3) 皮膚脫若蛇皮,或遍身如癖者,或皮膚潰爛而無膿者,多屬厲風皮病。
3.腫脹
腫與脹不同,頭面、胸腹、腰背、四股浮腫者日腫;只腹部膨脹鼓起者曰脹,亦稱腹脹。腫脹而見缺盆平、或足心平、或背平、或臍突、或居黑者,多屬難治。
4.瘟瘡
皮膚起炮,形似豆栓,伴有外感證候,此為瘟瘡,有天花與水癥兩種。
(1)天花:天花古稱‘正瘟',是為疫毒所染,證候兇險,屬烈性傳染病。在舊社會屢有流行,死亡率相當高,新中國成立后,由于普遍種瘟預防,早已絕跡。國際衛(wèi)生組織于1979 年宣布全世界消滅天花。
天花癥形特點是:圓形、根紅而探,頂白凹陷如臍;往往大小齊等,一齊出現,灌漿色濁,漿黯如膚,愈時結癲,踴脫留痕,形成麻臉。
(2) 水痘:水痘是外感時邪,發(fā)于脾、肺二經,有外感表證,證候較輕,F仍有出現,往往在兒童中傳染。
水痘痘形特點是:橢圓形,膚淺易破般頂部無臍,只偶有臍凹;大小不等,陸續(xù)出現;
5.斑疹
斑和疹都是皮膚上的病變,是疾病過程中的一個癥狀。斑色紅,點大成片,平攤于皮膚下,摸不應手。由于病機不同,而有陰斑與陽斑之名。童基形如粟粒,色紅而高起,摸之礙手。由于病因不同,故有麻疹、風疹、隱疹之別。其具體情況分述如下:
斑:
①陽斑:通稱發(fā)斑,是溫病邪入營分、血分所呈現的一種癥狀。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發(fā)撈。多由于熱郁肺胃,充斥內外,營血熱熾,透于肌衰,從肌肉而出則為斑,從血絡而出則為菇。
斑密布點,色紅、身熱,先從胸腹出現,然后延及四肢,同時熱退神清,是邪氣透泄的佳兆,是輕證、順證。若布點稠密,色現深紅或紫黑,并且斑磨先從四肢出現,然后內延胸腹,同時大熱不退,神識昏迷,為正不勝邪,邪氣內陸,是重證、逆證。斑密色黑而晦滯焦桔的,較危重。
②陰斑:多由內傷氣血虧虛所致。其斑點大小不一,大者如錢如環(huán),小者如點,隱隱,色多淡紅或暗紫,發(fā)無定處,出沒無常,但頭面背上則不見,神志多清醒,同時兼見脈細弱,肢涼等諸虛癥狀。
(2) 疹:
①麻疹:麻疹是兒童常見的傳染病。發(fā)作之前,咳嗽噴嚏,鼻流清涕,眼淚汪汪,耳冷,耳后有紅絲出現。發(fā)熱三四日,輩輩點出現于皮膚,從頭面到胸腹四肢,色似桃紅,形如麻粒,尖而疏稀,撫之觸手,逐漸稠密。
順證:發(fā)熱,身有微汗,竄出透徊,色擇紅潤,依出現的先后逐漸回隱,身熱漸退。
逆證:壯熱無汗,事點不能透發(fā),色談紅而睛(風寒外閉),或赤紫暗滯(熱毒內盛),或自而不紅(正氣虛陷)。若疹點突然隱沒,神昏喘息,是疹毒內陷。
②風疹:本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皮膚疾患,由于風熱時邪所致。密形細小稀疏,稍稍隆起,其色燒紅,搔癢不已,時發(fā)時止,身有微熱或無熱,一般不妨礙飲食和工作。
③隱穆:由于蕾血虛而風邪中于經絡,血為風動,而發(fā)于皮膚,其磨時現時隱,故名隱菇。其癥膚瘁,搔之則起連片大丘磨,或如云片,高起于皮膚,色淡紅帶白,不時舉發(fā)。
白痦與水泡
白痦與水泡都是高出皮膚的皰疹,皰內為水液。不過白痦是細小的丘皰疹,而水泡則泛指大小不一的一類癌密。
_ [1) 自瘤:
v暑濕、濕溫患者,往往皮膚上出現一種白色小顆粒,晶瑩如粟,叫做自瘤,多由濕郁,汗出不徹所致。白瘤出現,則郁濕有外泄之機。白蠟有晶癖、枯痛之分,色白,點細,形如果,明亮滋潤象水晶的,稱晶瘤,是顧證;若痞色干枯則稱為枯瘤,是津液枯竭,為逆證。濕溫病,濕蘊熱伏,一時難以透泄,故白痞可反復多次出現。
(2) 癖子:癖于是皮膚發(fā)生密集的尖狀紅色小栓,癌癢刺痛,后干燥成細小鱗屑。多2t于夏季,小兒和肥胖之人多見,由于濕熱之邪郁于肌膚而發(fā)。
(3) 熱氣瘡:熱氣瘡,是針頭到綠豆大小的水殖,常為一群或二、三群,有癢和燒灼感,好發(fā)于口角唇緣,或眼險、外陰、包皮等處。常見于高熱病人,正常人亦可發(fā)生,多由風熱之毒,阻于肺、胃二經,濕熱熏蒸皮膚而發(fā)。(糾纏腰火丹:多發(fā)于腰腹與胸脅部。初起皮膚灼熱剌痛,出現成簇水癮,綠豆至黃豆大小,圍以紅暈。多由肝火妄動,致濕熱熏蒸皮膚而友。
(5) 濕疹:濕疹又稱浸淫瘡,表現多樣。初起多為紅斑,迅速形成腫脹、丘疹或水皰,繼之水皰破裂,摻液,出現紅色濕潤之廉爛,以后干燥結冊,踴脫后留有痕跡,日久可自行消退。此癥多因風、濕、熱留于肌膚,或病久耗血,以致血虛生風化燥,致使肌膚失養(yǎng)而受損。
2.1.5.7 捕、植、擰、JP
捕、瘟、療、卻皆屬瘡竊一類外科疾患。
(1)捕:紅腫高大,根盤緊束,伴有掀熱疼痛者為捕,屬陽證。多由濕熱火毒內蘊,氣血鯨滯,熱盛肉腐而成捕。
(2) 瘟:漫腫無頭,膚色不變,不熱少疼者為瘟,屬陰證。多由氣血虛而寒痰凝槽,或五臟風毒積熱,攻注于肌肉,內陷筋骨所致。
(3) 療:初起如果如米,根腳堅硬較深,麻木或發(fā)癢,頂白而痛者為療。療毒較一般瘡賠為重,若患處起紅線一條,由遠端向近端蔓延,稱紅絲療,或曰e療毒走黃氣是火熱毒邪流竄經脈,有內攻內陷之勢。療毒多由暴氣毒邪,襲于皮膚,傳注經絡,以致陰陽二氣不得宣
通,氣血凝結而成。
(4) 亦:市起于找衰,形小而圓,紅腫熱痛不甚,容易化隙,服潰即愈。多由暑濕阻于肌膚,或臟腑蘊積濕熱,向外發(fā)于肌膚,使氣血蘊滯而成。
相關新聞
- 中醫(yī)舌面象儀適用范圍介紹 2024-12-02
- 舌面象儀技術參數詳解 2024-11-04
- 舌面象儀怎么樣 2024-10-12
- 舌面象儀有哪些優(yōu)勢 2024-09-29
- 五臟相音診斷系統(tǒng)可以檢測哪些疾病 2024-09-19
- 中醫(yī)體質調理是針對哪些人群的 2024-09-06